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下载中心 > 学习中心
于永正:如果不备课,或者备得不充分,我是不敢进课堂的
[学习中心]   时间:2017/11/7 9:08:45   作者:admin   关注:   

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,教案是教师的课前“备忘录”。但是,很多校长和教师通常会将备课与写教案划等号。

备课有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之别。如果说,显性备课备的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思路,那么隐性备课备的则是方法、是学生。所以,要想课堂“活起来”,备好课是大前提。备课的学问也大着呢。

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说“反正不备课,或者备得不充分,我是不敢进课堂的”。今天,我们随于老师一起看看他的“备课经”吧。

奥秘之一:备课不等于写教案

 

首先要澄清备课与写教案。

 

在于老师看看来,备课包括钻研教材、搜集信息、了解学生、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、写教案等。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——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,教学目的、重点难点、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,是备忘录”——供课前翻阅,以便把课上好。

 

 

奥秘之二:隐性备课最重要

 

备课包括隐性备课显性备课两部分。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备课,那么,钻研教材、查阅资料、搜集信息、备学生、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。 

 

§ 

钻研教材

§ 

 

学习一篇新文章,我们要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,边读边画出生字、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。

 

随着长期积累,我们会很快抓住那些关键词语,文章的精彩之处,以及课文的重点、难点。抓住了,便要做上记号。

 

§ 

朗读课文

§ 

 

钻研教材、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就是读课文。课文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。朗读是活的,是跃然纸上的,赋予了作品生命力。

 

备课时,要把课文读。朗读好了,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。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,学生就会有多高,而且可能会超过老师。朗读精彩的课堂,必然是充满生机、充满灵性和富有情趣的课堂。

 

朗读,一是多读,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、思想感情(包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)。二是多听别人朗读,听录音。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、诗歌朗诵对提高朗读能力大有裨益。三是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。

 

§ 

正确领会遣词造句

§ 

 

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,要细心琢磨、体会作者的推敲、锤炼文字的匠心。

 

把握好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方法,引导学生去感悟、去学习、去运用。老师领悟得深,学生才能领悟得深,甚至超常发挥。否则,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(包括鉴赏能力)就会成为一句空话。

 

§ 

认真思考课后习题要求

§ 

 

课后习题有要求要求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或者背诵的部分课文,老师就要以身作则。

 

如《水上飞机》一课,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。课文中是这样写的:小海鸥决心去问个究竟。这里的究竟意为结果,即看个明白。但在词典里,究竟还是追问的意思,因有疑问,而追问,如:这种冰箱究竟省不省电?。这时,教师就可以对每个不同的解释都造上几个句子,取得指导造句的发言权。但造句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抄袭以应付考试。

 

§ 

 查阅资料

§ 

 

书到用时方恨少。如备《圆明园的毁灭》时,可以翻阅《中国通史》中有关鸦片战争的章节;教《海洋--2l世纪的希望》,可以网上搜集有关海洋方面的资料(如潮汐发电站等),及时拓展课外知识。

 

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听了一位历史老师讲课,很受感动,就问这位老师什么时候备课的,这位老师说:备了一辈子

 

好教师随时随地都在为备课做准备。

 

 

奥秘之三: 思考教法

 

思考教法就是要备学生备学法

 

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,只要能够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,也可以把课上得有滋有味、有声有色。

 

曾经有人请教一位台湾教授,怎样教语文,教授说:跟我读。朗读确是学好语文的根本。

 

奥秘之四:教案一定要写

 

隐性并不隐形,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。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。

 

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。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。教案一定要写,但不能拘泥于形式。教案是备忘录,记下的都是重要的内容。

 

教案其实犹如作战计划。教学目标要记,过程要记,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,老师自己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。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、要求学生写的片断、造的句子等都要记下来,教师自己可以先写一写,造一造,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。

 

当然,教案的编写没有固定的程式,可以很周密,也可以很概括。还有的老师喜欢在课本上写教案,即备课于书。不管怎样备课,教师自己必须能看懂。对于已经教过数次的课文,教师可以只写新的体会、新的处理方法。

 

隐性备课其实是备课于心。每一堂课都想出新的老师,想让每一堂课都受到学生的喜欢,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备课于书。如果说教案只一个写的过程,那么更细微的东西则在书上。

 

总而言之,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从方便教学出发

 

 

 

奥秘之五: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

 

教材的钻研可以和同事一起讨论进行。同事间的讨论对开阔教师的思维很有帮助。有时候,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,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。

 

听别人上课,也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。即使讲得不成功,但至少可以帮助教师熟悉教材。教学方法中的新点子可能就在教师听别人的课的时候突然涌现出来。

 

看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和小编一样意犹未尽呢?最后送上于老师的几句话:

 

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。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,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;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,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,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。